西南石油大学心理中心测评网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心理百科 >> 《灯塔》——演绎你的渴望

《灯塔》——演绎你的渴望

2016/3/23 10:07:00 [发布者]樊玉骋 点击:453次

若未知的世界让人心生恐惧,

我们是自我封闭,还是勇敢走出去?

欧洲著名漫画诗人夏布特

最敏感忧伤的“慢镜头图像小说”

讲述人类心底无法承受的孤独和渴望拥有的自由

 

...................

当我们对自己产生自卑、或者害怕被伤害时,总习惯与外界隔离开来。自认为这么做便可以建立起坚实的保护屏,让自己在安宁的世界里轻松过活。

我们可以将此称为安逸的生活。这种生活虽然有些孤独,但并不烦乱。因为我们无须面对竞争压力,无需承担风险、无需承受痛苦,一切如平静大海,无风无浪。久而久之,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不自知的状态: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,生活已经够完美了。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缩小,歪曲,走了样儿。渐渐的,生活会把我们遗忘。

 



《灯塔》里的“怪人”,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这类人。不过他的情况要更复杂些,他对生活的胆怯更多来自于父母的爱,是父母生前想庇护他的心使他从出生起就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自由。五十年中,他本可以借助每次渔船送食物的机会走出灯塔,但他却一次次放弃了。他的人生,就这么“禁闭”在了父母的意念中,“禁闭”在了对灯塔之外世界的无知里。

幸好,“怪人”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灵,他如婴儿般纯净的眼睛总会发现生活赋予他的惊喜。比如:海上飘来的枯树枝、松果、美丽的树叶??????他也一直试图在旧词典中找寻内心渴望的世界,但那些词条的含义却在他受到局限的想象力里变了形。因为他见过的东西,不外乎就是摆在窗台边、零零星星的旧物件,于是“世界”在他脑海中的意象,也只能是这几样东西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。

 



读完这本书,你很容易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我要过怎样的人生?
是自由的、能到广阔天地闯荡的人生?还是被禁锢的、窝在安全小屋中,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生?
是要冒着遍体鳞伤的危险、也要去看精彩世界的人生?还是按部就班、亦步亦趋,跟随大流的人生?

 



读到结尾,我不由地想起徐志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真不该把时间浪费在无畏的恐惧上。我要走出去,去演绎你的渴望,我的渴望,纯粹的、不现实的,哪怕是不道德的,都无所谓。因为,那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。